国家安全,人人有责,遇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请及时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或登录www.12339.gov.cn网站举报。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遇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请及时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或登录www.12339.gov.cn网站举报。
首页 > 热点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丨良田标杆
时间:2025-04-17
来源:石榴云客户端
作者:热依达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春回大地,新疆广袤的田野自南向北渐次苏醒,奏响春耕序曲。

  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热火朝天,装载机、挖掘机、铲车协同作业,平整土地、修整田埂、开挖渠道,一块块整齐田块初现雏形,施工方全力赶工期;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新改建的高标准农田里,工作人员忙着调试智能化灌溉设备,精准调控每一寸土地的灌溉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近年来,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程中,新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南疆到北疆,高标准农田建设热潮涌动,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绘就出了一幅幅“丰”景 。

  截至2024年底,新疆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89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2.8%,占耕地面积的56.7% 。

近日,在额敏县郊区乡加依勒玛村的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机械的配合下进行管沟填埋,有的进行管沟连接,各项工序有条不紊。额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整田聚势

  近日,乌苏市石桥乡托浪格勒村的田野上,挖掘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施工队正抢抓春时,铺设田间管网、连接机井管线,沉沙池边坡的混凝土浇筑溅起泥浆。

  “5月底前必须完工,绝不能耽误春灌。”石桥乡托浪格勒村高标准农田(优质棉基地)项目技术负责人冯志坤自信地说。

  不远处,托浪格勒村村民金琪望着自家560亩零散地块逐渐“聚零为整”,五块“巴掌田”连成一片,嘴角止不住上扬:“以前绕地一圈得跑十几公里,现在一公里就到,播种机终于能撒开干了!”

  土地整合的“加法”正在天山南北上演。

  叶城县夏合甫乡干其村的田埂上同样热火朝天。平地机与挖掘机穿梭作业,33亩高标准农田的轮廓逐渐清晰。

  干其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热合曼·买合木提站在地头感慨:“过去这里沟渠破损、土地零碎,农户各顾各的,亩产上不去。”

  “从前累死累活收成少,如今田块连片、水渠贯通,政府还安排技术培训,日子有盼头了!” 村民麦麦提吐尔逊·依克木蹲下身,抓起一把翻新的泥土。

  新疆土地辽阔,具备粮食生产的先天优势。但过去,部分农田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碎片化、灌溉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粮食产能。

  近年来,自治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核心抓手,通过整合发改、财政、水利等多部门职能,构建起“五统一”(统一规划、标准、实施、验收、上图入库)管理机制,形成全疆“一盘棋”的农田建设格局。

  2024年,塔城地区实施了11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23.5万亩,目前已复工9个项目。今年计划实施项目8个,建设面积11.97万亩,目前已开工项目6个; 2024年阿克苏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60.95万亩,2025年,计划投资10.77亿元,在阿克苏市、温宿县、库车市、阿瓦提县等县(市)建设高标准农田60万亩……

  从天山北麓到昆仑山下,全疆各地正将碎片化的土地织成现代农业的经纬,“低产田”“细碎田”变成了“吨粮田”“滴灌田”,每一寸整合的田块、每一滴精准的水肥,都在为“中国饭碗”注入更坚实的新疆力量。

4月9日,在沙雅县海楼镇海楼村玉米地里,一派繁忙景象。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玉米播种机沿着事先设定好的路线匀速前进。艾克热木摄

  智耕兴农

  4月12日,在墨玉县喀尔赛镇尤勒滚墩村,植保无人机正以每小时120亩的速度为冬小麦喷洒除草剂。“180亩地,人工打药要4个人干一周,现在90分钟搞定!”尤勒滚墩村村民麦麦提·艾拜手持遥控器,看着无人机螺旋桨搅动气流,将药液精准附着在每一株麦苗上。

  今年,墨玉县喀尔赛镇全域推进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连片、滴水灌、机械化”的现代化农田改造,结合无人机植保、灌溉等技术,实现从“传统农耕”到“机械化农业”的转变。高标准农田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让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成为可能。

  在布尔津县杜来勒提乡,智慧农业指挥中心的大屏实时跳动着2600亩玉米地的数据。无人机航拍影像经AI解析,精准识别每平方米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每15分钟更新一次含水率。

  “现在一人能管千亩地!”布尔津县杜来提惠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国民指着农业四情监测终端介绍,虫情测报灯、水肥一体机与气象站组成“数字哨兵”,让亩均用工成本大幅下降。

  目光转向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奥图拉库勒达西村,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播种机正在高标准农田里来回穿梭,播种、铺设滴灌带、覆膜一气呵成。

  “以前播种又慢又费种子,现在可不一样了,这机器又快又准,还能省一半多的棉种,往后田间管理和采摘也更方便!”奥图拉库勒达西村村民阿力木·买买提说。

  古勒巴格镇利华二区计划种植5610亩棉花,目前已完成部分犁地、靶地和播种工作,预计4月中旬就能结束春播。为了保障春播安全有序进行,古勒巴格镇采用“技术员+安全员”双轨制,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机械化+农户”模式,集成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

  放眼望去天山南北,不难看出,高标准农田是科技农业发展的硬件基础,而科技则是让高标准农田释放最大效能的催化剂。二者的深度融合,改变的不仅是农业生产效率,更是从根本上重塑了农业生产模式。

近日,在柯坪县盖孜力克镇玉斯屯喀什艾日克村的千亩麦田里,连片麦田绿浪翻滚,长势喜人。田埂边,技术人员正熟练地操控着植保无人机。柯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植保无人机年作业面积超千万亩,北斗导航农机超万台,2024年新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藏粮于技”的硬核数据背后,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现代化农田肌理。

  丰收富民

  2024年,新疆粮食产能实现大幅提升,全年粮食单产达524.8公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0公斤,历史上首次排名全国首位。

  粮食平均单产较2023年增加24.7公斤,单产增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

  2024年,新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440万亩,较上年增加202.8万亩,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466亿斤,较上年增加42.2亿斤,成为近三年国内唯一粮食累计增产超百亿斤的省区。

  新疆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包揽了全国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小麦百亩、千亩、万亩单产分别创出795.8公斤、756.2公斤、720.39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玉米千亩、万亩、百万亩单产分别创出1550.15公斤、1392.7公斤、1164.7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新纪录。

  这些高产数据的背后,离不开高标准农田提供的硬支持。从土地的规整,到灌溉设施的完善,再到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的全面应用,高标准农田每一处细节的优化,都转化为农作物茁壮成长的有利条件,成为粮食产量节节攀升的强大动力。

  这不仅让粮食产量实现了飞跃,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今年六户地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72万亩,农户通过使用电动球阀、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地预计节水30立方米,节省人工70%,每亩地节本增效约200元。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土地发包价格由原来的600元、700元提升至1500元左右,直接增加了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如今,老百姓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热情高涨。”玛纳斯县六户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严天虎说。

  土地流转价格水涨船高,农民们不仅能获得稳定的流转收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还能外出务工,或者投身于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多元增收。

  从“智慧棉田”到“吨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发的乘数效应仍在持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粒破土的种子都在诉说着:良田升级带来的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量变,更是乡村振兴的质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