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七十载栉风沐雨,新征程勇毅前行。
10月1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通过视频连线,慰问新疆油田基层干部群众,给大家带来集团公司党组的关心和慰问,向员工致以节日美好祝福。
温暖牵挂,催人奋进。新疆油田员工纷纷表示,将以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为新起点,坚决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把慰问关怀转化为攻坚动力,以实干担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绿色转型谋发展
国庆期间,吉木乃风电项目现场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风机吊装等工作。“现场几台风机已经具备调试条件。”吉木乃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卜范斌指着风机说,“董事长视频连线时专门关心这个项目,我们得抓紧调试,早点让风电为油田‘添能’。”

10月3日,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吉7井区5号采油大平台生产运行安全平稳有序。国庆期间,新疆油田各族职工坚守岗位,以精细巡检、高效运维。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新疆油田煤电联营一体化碳捕集项目是响应国家“低碳、绿色、经济”战略,助力新疆油田低碳发展的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电厂烟道气碳捕集项目,也是国内第二套百万吨级电厂烟道气碳捕集项目。国庆期间,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正在监督冷却塔施工的煤电联营一体化项目经理部员工姜波宇拍着身上的尘土说:“目前我们是24小时轮班作业,为确保11月底前完成吸收塔焊接。董事长关注咱们这项目,抢抓时效焊接施工,再累都值!而且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捕集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5.3万亩森林的年固碳量,捕集的二氧化碳用于驱油,可增产原油5万吨,能形成‘减排—增油’的良性循环。”

10月2日,煤电联营项目部碳捕集PMT工程技术团队在冷却塔施工现场讨论施工方案。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风城油田作业区正在开展的稠油高温光热先导试验,是破解稠油开采能耗高难题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太阳能聚光集热提供热源,替代传统天然气,既降成本又减排放。国庆期间,该技术团队守在试验现场,实时监测集热效率、蒸汽参数,不断优化调控。

10月2日,风城油田作业区安全监督人员在修井现场开展监督工作。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董事长国庆当天连线慰问,让我们心里暖暖的,也感到特别自豪。”试验现场工程师费科指着监控屏说,“以前采稠油成本高还不环保,现在用光热技术,过热蒸汽品质非常好,油也产得更多了。我们每天记十几组数据,就盼着早点把试验成果用于实际生产,不辜负董事长的关切。”
扎根戈壁写担当
国庆期间,天然气勘探、页岩油开发、应急保障等战线的油田员工,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能源企业的责任与使命。
2025年底,吉木萨尔页岩油年产量将达到170万吨,要全面完成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任务目标,形成的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及管理经验将为国内页岩油开发提供“吉木萨尔方案”,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石油力量。
“请董事长放心,我们在岗在位在状态,扎根戈壁坚守荒漠,坚决完成目标任务!”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第一采油片区班长庞辉说。准噶尔盆地天山北麓是新疆油田扩充天然气储备的关键战场。这片区域的天然气勘探项目,不仅承载着油田增储上产的重任,更直接关系到西气东输管网气源补充、冬季民生用气的保供工作。国庆期间,油田勘探团队坚守一线,紧盯工程参数变化、实时地质跟踪、精细一体化分析把关,全力保障天然气勘探高效推进。
“这里地质条件特殊,每一口出气井都凝聚着团队的执着与汗水。”值班人员徐永华说,“我们一定履好职尽好责,立足岗位,想方设法把地下的‘油龙气虎’尽快释放出来。”

10月1日,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员工在站区巡检。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采油二厂百里油区抽油机转个不停。刚结束一天工作的一线班组长周刚擦了擦额角的汗说:“董事长对我们非常关心,咱一定要把基础活儿干好,把每口井都巡检到位、每项指令都落实到位,争取让油井再多产些油,回报董事长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该厂每名在岗员工都坚守着各自岗位,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性挖潜工作,不断优化生产参数,力争以单井产油量再提升,实现全厂油气生产箭头向上。
戴厚良亲切的话语让坚守在一线的干部员工倍感温暖。国庆期间,新疆油田应急抢险救援中心组建5支应急分队,驻守克拉玛依、准东等重点区域,24小时待命。该中心员工沈军检修完设备后说:“国庆期间开展了3次实战演练,快速处置了两起管线隐患。董事长强调安全,我们就得把防线织密,守护好能源安全。”
守护安全筑基石
新疆油田坚持以“保供就是保民生”的政治担当,构建从井下加热到储运调度的全链条冬季保供体系。国庆期间,数千名油田员工坚守岗位,用奉献扛牢保供责任。

10月3日,油气储运公司员工在王家沟储油区巡检。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作为新疆油田原油储备与调运的关键力量,油气储运公司承担着“稳储备、保供应”的重任,辖区油罐区是保障下游炼化企业原料供应的“压舱石”。国庆期间,该公司全员在岗,对储罐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巡检团队加密管线、阀门排查频次,确保储油设施零隐患运行。
“现在罐里的原油能满足下游多日生产需求,我们每天加密巡检,哪怕一颗螺丝松了都要马上处理。”油罐区现场,运行班班长晏伟手里攥着巡检记录说,“董事长关心产业链平稳运行,咱守着这些‘油罐子’,就得把责任扛实,绝不能让供应掉链子。”

10月1日,采油一厂稀油处理站员工在现场巡检。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在油气生产“源头”,采油一厂稀油处理站全员值守,该处理站员工陈俊玲盯着中控屏幕,随时要核对压力、温度、流量、含水数据。她说:“董事长都关心咱们生产稳不稳,咱可不能掉链子!我们站每天处理4百多吨稀油、4万多立方米天然气,得精准输给下游炼厂,罐区、管线一天要巡好几遍,就怕有隐患。”正是这份仔细,让站区实现“零差错”操作,稳稳守住了油气供应的“源头”。